找一個機會 與山單獨相處
山 是需要慢慢尋訪 靜靜對話的
山 是大地的祭壇
不老部落 有著泰雅族不老的傳奇
往山與雲呼喚的方向 沿著羅東鎮的溪床 溯源而上
山不高 也不低 青黝黝的延綿於東邊與西邊的天宇間
寒溪海拔四百公尺的台地上 泰雅族人抬頭就可以看到
看著天色由淺灰變深綠 再看著它被白雲覆蓋
在族人眼裡 這是祖宗 也是自己的歸宿
<摘錄自不老部落網站>
大隻熊 你聽過不老部落嗎
大隻熊 你知道在宜蘭寒溪山上 有個地方 吃一頓飯要花三個小時嗎
大隻熊 你知道我最近去一個地方棒呆了 叫不老部落 你一定要去看看
哇~ 不老不老不老 又是不老 從大前年開始 一直聽到同事朋友在談論不老部落
拖了又拖 總算在去年 讓我一探這傳說中的不老部落
要前往不老 要事先訂位
一天只接待30人 且週日至週二不接待的不老部落 並不是想去就可以去的
我們由台北搭乘噶瑪蘭客運到羅東轉運站 再到車站前搭公車到寒溪
寒溪為泰雅族部落 坐公車的人大多熟識
司機看我們生面孔 熱心詢問後 還送一張班車圖 方便我們回程用
在寒溪接駁點 我們要搭乘不老部落的車子上山 共有兩台接駁車 分兩梯次上山
靜宜沒來過寒溪 我就們自願搭第二梯 上山前先去走寒溪吊橋
寒溪是不老部落創辦人潘今晟Wilang太太的娘家
原本從事景觀設計多年的潘今晟認為 原住民若失去自己的文化 就什麼都沒有了
將台北公司送給員工 回到宜蘭創建不老部落 就是希望讓原住民在自己的土地上面
去探索傳統優良文化 運用在現在的生活 不用再外出 到處打零工討生活
慢慢跟部落連結 讓部落的人知道原來生活是可以改變的 而不是無招架之力
這座彩虹亮眼的吊橋 是寒溪吊橋 上面充滿著泰雅圖騰 泰雅的靈魂
看~ 第一批的訪客 搭乘接駁車經過溪底 要往山上前進了
接駁車使用的是路華Land Rover的四驅吉普車 讚的咧
<【宜蘭】大同.寒溪吊橋~寒溪情人橋~點進來.看一看>
要進入這傳說中的部落 必須搭乘越野吉普車
經過溪床 進入產業道路 再來段崎嶇顛簸山徑 約需十五分鐘到達
主人潘今晟 在簡單歡迎後 靜靜的按了鍵
車上輕輕流洩出清雅幽遠的泰雅古調 配合山林景緻 為我們做了一個完美的開場
一直到高難度的坡度出現前 主人會先告知我們有一小段跳動的山徑
同時音樂一轉 激昂高亢的泰雅歌曲 讓大家熱血澎湃 開始跳躍
進入不老部落前 車子在這片香菇區停了下來 主人藉此傳達部落的分食主義
這片經過疏林卻保有原味的林子下 堆了幾排段木
段木經過挖洞 植菌 讓香菇在這片林子裡 吸收天地日月精華茁壯
甜美的香菇 引來了白蟻 蜥蜴 松鼠的掠奪
雖然舖設油布可以防止白蟻進攻 但香菇也會因此吸收不到地氣
因此主人 只好將這些損耗 當成要繳稅給森林的動物昆蟲 也就有分食主義之說
來吧~ 吃一口新鮮的香菇吧 主人如是說
什麼 生吃香菇 這這這 會不會太為難人了
但在看到大家眼中露出驚奇滿意的光芒 大隻熊馬上跟進 撕了一小塊塞進嘴裡
天啊天啊 活了四十幾個年頭 第一次發現 新鮮的香菇 居然如此令人讚嘆啊
經過香菇的震憾 我們上了車 大家打破沈默 想要多了解不老部落
不過很快到達一空地 下車步行進部落了
小小的步道旁 沿途設有陷阱 主人們一一解說 讓我們也了解以前的狩獵文化
右下的竹屋 是狗狗的家 也是守護部落的第一站
走一小段山徑 體驗一下以前泰雅族人回部落的心情
快到部落時 主人教我們高聲打招呼 同時部落也傳出歡迎的聲音
就像回到古泰雅時代 勇士們狩獵歸來的歡迎儀式 一呼一應 真有對歌的感覺啦
不老部落~
BulauBulau音似~不老~ 是泰雅話~閒逛~的意思
也是希望大家能來到這裡走走看看 大隻熊覺得走過之後 真的有不老的心情唷
不老主人對訪客的歡迎~
私密封守的不老部落 邀您用敏銳的味蕾 來探索古老創意的美食
祖先教會我們 在山上容易種的就是最好的
吃多少 摘多少 留一些回歸給自然 下次要吃不怕沒有
每天接待不超出30位貴賓 除味覺的享受 更希望天晴 天雨 是寒 是暑
部落特殊的自然景觀 與豐富的人文生活 都能一起率真呈現 品嚐完整的泰雅之美
堅持原始 遷就自然 就地取材 在這10公頃的土地上
潘今晟獨排眾議 堅持古老泰雅的手工做法 不講求快速
他希望部落的人慢慢做 跟這個設施物 可以培養較多的感情
找回原住民古老文化的價值 給部落的人帶來對自身文化的省思
這幾座茅草屋子 使用杉林苦楝當主幹 竹子黃藤來編繫 遵循古法 不用一根鐵釘
一邊高一邊低的屋頂 是祖先順應自然 發展出來的生存智慧
使用的餐具 是部落族人 用竹子慢慢削刻而成的
一到不老 我們首先被歡迎至餐廳旁的小屋 照例來杯小米酒
老實說 大隻熊不愛小米酒 因為小米酒不透明 但這習慣 在不老被打破了
你喝過小米釀的小米啤酒 小米清酒 及純小米酒嗎
原來這小米酒 是可以有這麼多層次的變化 來過不老 很難不愛上他們的小米酒
大隻熊對右下圖裡 這塊位在火爐上的竹編很好奇
主人說傳統的泰雅建築怕火 族人會在火爐上方架設一竹編 防止火星直接接觸屋頂
竹編上方 可放置一些需要燻乾的竹子或物品 藉著火烤 讓其乾燥
來來來 泰雅的美食~ 小米醃豬肉 叫你生吃敢不敢
泰雅傳統的美食 小米醃豬肉 醃一個月可生食 但這種吃法 平地人無法消受
所以早在我們到來之前 部落就升好火 讓我們一人一串 蹲坐在火爐旁邊烤肉聊天
大隻熊對營火 有著難以招架的迷戀 看那橘紅的火慢慢的燒 心情也不禁放鬆
部落派出一個小主人 坐在我們旁邊 幫我們注意是否烤過頭了
完美的烤豬肉 完成 這次大隻熊有抗拒香味 先拍下來 再來食用
火烤的焦香 帶著不錯的咬勁 火封鎖住的肉汁 在咀嚼時出現 迷人啊
不老部落 堅持體驗傳統的泰雅生活 以不從山下買上山為原則 在地生產
當潘今晟提出恢復傳統農作 曾遭到族裡的長老反對
恢復傳統農作 所付出的心血時間 是無法與收入成正比的
潘今晟~ 這部落的創始人 也是部落裡唯一的漢人
說服泰雅人回歸傳統 希望部落的人了解 唯有回到傳統的農作
才能與土地 族人培養感情 找回族人對山的信仰 對自然的尊敬
潘威Kwali~
潘今晟的兒子 在澳洲學餐飲管理的潘威 回到不老部落 參與部落工作
風趣幽默的潘威 現在是不老部落的導覽員
將老爸對泰雅傳統的堅持 化做簡單的口語 配合生動的表情 清楚的傳達給訪客
生活區~
原本就希望能搬回山上的潘今晟 在這裡實現他的桃花源之夢
青山綠水間 有人家有雞鴨有小羊 還有不同的花草 映照四季
長草的屋頂 跟斗笠一樣 有神奇的降溫功效
潘威說蓋房子難不倒他爸 但在屋頂上要種什麼草可以避蔭 可是讓他們傷透腦筋
後來長老們說 就讓上天決定吧 丟一堆草上去 什麼長的好 就種什麼
哇~ 果然薑是老的辣 上天自有決定 也是原住民生活中的最大智慧
這屋旁的廣場 羨煞一堆人 多麼美感又富生活機能的空間啊
潘威說 夜間坐在這裡 圍著火堆 談談天 檢討一天的工作 是最放鬆的時刻了
潘威的房~ 又是令一堆人驚嘆羨慕的房間
一樓的烤爐 通往二樓空間 用一根大樹 當作樓梯的創意 都有著濃厚的生活美學
工坊~
種苧麻 捻線 織布 是泰雅女子最重要的生活技能
在以前 惟有善織的女子 才能在臉上紋面 才能嫁人
因為嫁人後 未來一家的穿著 就靠女子織布而成
織布/使用傳統織布箱的編織 靠雙腿撐住沈重的織布箱 非常辛苦
小至裝飾品 大至餐桌上的長巾 都有著泰雅古老的文化與傳承
釀酒/這間釀酒的屋子裡 擺著一瓶瓶不同年份的小米酒
利用不同時間的醱酵 做出不同風味的小米酒 是不老的神奇之處
在這品嚐水果 與 現擠出來~最青的小米酒 心情跟著微醺 腳步跟著飛揚
潘今晟認為 什麼事情 都要去想其價值 而不是價錢
不老部落 堅持種植小米來釀酒 雖然種小米的經濟價值不高
但透過種小米前的播種祭 讓族人重新認識泰雅祭典
展開跟祖靈對話 拉近與祖靈的關係 開啟族人發自內心的省思
恢復對山林的信仰 恢復對土地的尊重 種小米就有很大的價值存在
在這裡 看得到山腳下的寒溪部落 在這附近原有四個部落
分別是最大的寒溪部落 寒溪上方的新光部落
過寒溪吊橋後的華興部落 還有四方林部落 不老部落算是新成立的第五個部落
部落裡養殖的雞 吃著小米酒渣蔬菜殘渣 羽毛金光閃閃 跟平地的雞完全不同
不老開闢一個開心農場 要求部落的孩子 學習耕種 其中一片也開放給訪客體驗
我們跟著潘威 從鬆土 播種 一步步的開始 學習對土地的尊重 對自然的崇敬
部落巡禮一圈 肚皮也開始叫了 這時回到餐廳 開始長達三小時的用餐體驗了
桌上擺著一盆青葙 這在荒地裡適應良好的植物 剪下花朵插成一盆 也令人驚艷
Wasanubu用力喝吧 泰雅語沒有乾杯這兩個字 只有Wasanubu用力喝吧
我們一上桌 潘威阿姨豪爽的舉杯要大家Wasanubu 不會說Wasanubu也沒關係
想喝酒就找人敲杯說Lokah 然後大口用力喝吧 Lokah是泰雅語你好。加油的意思
在主人熱情的邀請下 我們Lokah.Lokah喝不停 盡興啊
不同的小米酒 裝在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竹杯或玻璃杯中 各有其風格
簡單的水煮花生 吃得出善待土地的回饋 食材的原味 就是部落最大的特色
前菜~過貓.薑片刺蔥蝸牛.酒釀蕃茄
這三道菜中 最特別的就是薑片刺蔥蝸牛 上面還裝飾一朵紫色的爬地蜈蚣
薄薄的薑片 內捲著一層刺蔥 將蝸牛提味的十分鮮美
紫色的地瓜鬆軟鮮甜 搭配著新鮮微辣的厚片生薑 再灑上一點鹽 完美
烤香魚 小米粽
這隻超肥美的烤香魚 有著細膩的肉質 小米粽太好吃了 吃完才想到忘了拍 哈
滷菜~香菇 紅白蘿蔔 豬肉 過貓
滷物配上用力喝吧的小米酒 便是人間好時節
在我們用餐的同時 屋外的廣場烤肉架上 開始升起炊煙 今天的主餐上場了
泰雅族的燒烤技術向來聞名 主餐以燒烤豬肋排及竹雞擇其一
香味一飄過來 大家紛紛忘記聊天這回事 趴了過去 好奇的東拍西拍
草原間 林蔭下 山豬群正奔馳著 泰雅勇士提弓射箭 中~
部落製作傳統的弓箭 及 用筆筒樹做了一些山豬 讓大家玩玩射箭
吃到一半 大家就跑出去玩弓箭 真是一個隨性的部落啊 開心
九芎木做的弓 彈性好 這可是大隻熊第一次體驗九芎木的弓箭彈力 讚啊
左上/泰雅醃製的辣椒 辣的過癮 吃完一根小辣椒 乾了一大杯小米酒
這盆美麗的青菜 有生吃青菜棒 有包著豬肋肉一起食用的菜葉
邊吃邊喝邊玩 看著遠方的雲霧山林 青山藍天 享受哇
素食者的主餐~南瓜盅 看起來漂亮可口
素食訪客很大方 把她的主食分給同桌的我們享用看看 果然是色香味俱全
南瓜馬告湯~
從我們一到就開始煮的南瓜馬告湯 除了食材 還吃的出用時間換來的堅持美味
從開始到最後 桌面上始終維持乾淨清爽 難怪連帝寶的貴婦團都超愛這裡
用餐之間 潘威和他的阿姨會跟客人聊聊天 敬酒 表演 唱歌 還會帶動玩遊戲
在這裡 大隻熊學會一首原住民的歌~且稱歌名為~你叫什麼名字~
遊戲簡單好玩 每個人都能融入其中 不分親疏 但是 玩輸的 就得喝酒
從一小杯到一大杯 到一碗公的處罰 哇~ 喜歡小米酒的人 記得就要輸哦
用餐快結束時 部落的工作者跑出來跟大家同樂
連織布箱都能拿來當樂器伴唱 原住民的好歌喉 好熱情 讓我們有個不老的好心情
嗨喲 嗨喲 用力捶 用餐結束 大家開始捶打小米麻糬
由部落的主人先開始 敲打成一定的雛型後 開放訪客自願敲打
完成的麻糬 沾著蜂蜜 十分美味 不輸之前的料理哦
圖中用力敲打 被我照糊了臉的女子 就是我們的女主人Saya
一直在廚房忙著料理的Saya 美麗大方 有了她 才有了這個部落 才有這個故事
飯飽酒足 別忘了付錢 這裡只收現金 沒有刷卡
付好帳 主人會送一人一個苧麻糕 讓大家回程吃
苧麻糕 是用苧麻嫩葉做成的糕點 有點像草仔粿 裡面包紅豆
神奇的苧麻 嫩葉做糕點 莖的表皮纖維可織布 莖幹可當柴火燒 不愧是泰雅之寶
下山後 腦海裡常常飄起~衣馬.衣馬.衣馬.拉魯~這首歌
都市生活催人老 何時有空 我們再一起到不老部落~BulauBulau~
全站熱搜
離婚見證人
、彰化離婚證人
、高雄離婚見證人
、台北結婚證人
、桃園結婚證人
、新竹結婚證人
、台中結婚證人
、高雄結婚證人
、嘉義結婚證人
遺囑見證人
、結婚證人